刻剥的拼音、解释、组词

刻剥的简介:

kè bāo/bō
1.侵夺剥削。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刻薄、苛刻。《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他两个刻剥了这一生,自己的父母也不能勾近他一文钱钞。」也作「克剥」。

2. 剥削、榨取。《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增重赋敛,刻剥百姓。」《喻世明言.卷九.裴晋公义还原配》:「程异掌盐铁,专一刻剥百姓财物。」也作「克剥」。

词语“刻剥”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是指形容事物或人的表面华丽、精致,但内里却是空虚、浅薄或无实质内容。有时也可以用来指人物性格上的浮华做作,缺乏真实性和深刻性。

详细解释

  1. 字面意义:从字面上看,“刻”通常指的是雕刻,而“剥”有剥开的意思,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形容表面装饰得很华丽或者精美的东西被一层层剥去后露出的本质。

  2. 引申义

  3.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比喻外在表现非常华丽、精致的事物或人物,但其内在却空洞无物,缺乏实质内容或是本质上的弱点。
  4. 也可用于描述人过于注重表面的修饰和虚华而忽视了内心的品质。

例句

  1. 这个剧本虽然台词优美,舞台设计也很精致,但整部剧刻剥得厉害,缺乏深刻的社会意义,最终让人感觉空洞无物。
  2. 虽然他穿着名牌衣服,看起来很有派头,但实际上他的言行举止都显得非常浮夸和刻剥
  3. 他们的关系表面上风风光光的,但其实两人之间早已名存实亡,只剩下一层虚伪的表象在支撑着这种刻剥的关系。
  4. 虽然这篇文章用词华丽、句式繁复,但由于缺乏深刻的洞见与独到的观点,读起来总觉得有点刻剥的感觉。
  5. 这个产品设计得很精致,但因为功能单一且体验较差,显得有些刻剥和不实用。

分词解释

1 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3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4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5 不厚道:~毒。~薄。尖~。苛~。6 同“克”。

bāo,bō

1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皮。~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