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国政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锁国政策的简介:

suǒ guó zhèng cè
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639年幕府颁布《锁国令》,规定严禁与外国(中国、荷兰两国除外)通商。直到19世纪中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代”方告结束。

  • AI解释

锁国政策》的详细解释

锁国政策,也被称为闭关锁国或隔绝主义,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是指一个国家主动采取措施限制与外界尤其是其他国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和人口流动。这种政策往往基于各种原因,比如经济保护、国家安全考虑、宗教或文化自卫等。

详细解释

  1. 背景原因:这种政策的提出通常有多个动机。例如,为了防止外国商品倾销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避免外来文化的侵入影响本土文化和价值观;或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如减少外国势力在本国的影响。
  2. 具体措施
  3. 限制或禁止外国船只进入港口进行贸易。
  4. 禁止外国人进入特定区域,甚至整个国家。
  5. 对外商的活动范围和行为做出严格规定。
  6. 历史案例:历史上著名的锁国政策案例包括日本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的部分时期的闭关锁国,以及荷兰殖民时期的印度尼西亚等。
  7. 影响
  8. 正面影响可能体现在保护本国产业和文化安全方面。
  9. 负面影响则包括阻碍技术交流和发展,限制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收益。

造句

  1. 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长期实行锁国政策,导致与世界其他地区在科技发展上存在巨大差距。
  2. 长期的锁国政策使得清朝失去了与西方国家进行平等贸易的机会,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3. 历史上很多民族都曾因为实施锁国政策而错失了与世界接轨、共享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良机。
  4. 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免受外国竞争冲击,政府可能会采取锁国政策作为应对措施之一。
  5.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制定适当的锁国政策是有其合理性的,但长期坚持则可能导致国内封闭和落后。

分词解释

suǒ

1 加在门窗、器物等开合处或连接处,必须用钥匙、密码、磁卡等才能打开的金属装置:门~。密码~。~钥。2 用锁锁住:把门~上。3 链子;链条:~链。枷~。长命~。4 关闭;幽闭:闭关~国。经济封~。5 紧皱;蹙紧:愁眉深~。6 一种缝纫方法,用线顺着布边或扣眼密缝:~边。~扣眼。7 姓。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