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庸的拼音、解释、组词
输庸的简介:
shū yōng
1.缴纳代替力役的赋税。
1.缴纳代替力役的赋税。
- AI解释
《输庸》词义详解
输庸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主要用于描述贵族或官僚向皇帝或地方长官提供服务的形式之一。具体而言,“输”指运输、缴纳等行为;“庸”则是指古代的一种赋役制度,它要求百姓为官府服役或者交纳实物。在特定情况下,“输庸”是指由贫民通过为贵族或高级官员提供劳役或耕作土地的方式代替货币税的缴纳形式。
因此,输庸实际上是一种将服务形式化为一种税收的形式,在这种体制下,农民可以以劳务(如为地主耕种土地)来替代直接的金钱缴纳。这是一种封建社会特有的经济制度安排,体现了当时社会资源分配与管理的特点。
例句
- 在古代,很多贫民为了能够继续在田地上劳作而不至于被强制卖身给贵族,会以“输庸”的方式为当地官员提供服务。
- 古籍《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例子:某位平民为了不丧失土地和生计,同意每年向某地的豪族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实际上就是采取了"输庸"的形式。
- 在《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百姓多隐逃,为商贾以避徭役。”这里的“徭役”即包括了“输庸”的形式。
- “输庸”的制度使得部分农民得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直接的货币负担,但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必须承担更多的劳力服务。
- 通过实施“输庸”,政府能够在不大幅增加人民经济压力的情况下获得所需的公共服务和资源。
这些例句不仅能够帮助理解“输庸”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运用场景,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赋役制度以及不同阶层间的关系。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