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祭公的简介:
jì/zhài gōng
1.周王室卿士﹑周公之后人祭公谋父的省称。曾以"先王耀德不观兵"谏止周穆王伐犬戎。见《国语.周语上》及《史记.周本纪》。
1.周王室卿士﹑周公之后人祭公谋父的省称。曾以"先王耀德不观兵"谏止周穆王伐犬戎。见《国语.周语上》及《史记.周本纪》。
- AI解释
关于“祭公”这个词,它在古代文献中出现频率较低,并且通常作为人名使用。在中国古代,"祭"是常见的姓氏之一,“公”是对男性的一种尊称,因此“祭公”一般是男性名字或职务的称呼。然而,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下,“祭公”可能指的是某位具体的人物或者有特殊含义的事物。
详细解释
- 祭公:在古代文献中,特别是《左传》等史书中,出现了名为“祭公”的人物。通常,这里提到的“祭公”,指的就是春秋时期的著名贤士、贵族祭足(一作祭遵),他以谏言著称,曾多次向周王进言,帮助周平王东迁洛邑,对历史有着一定的贡献。
- 也有说法是泛指古代某个姓氏为“祭”的官员或尊者。
造句
- 在春秋战国时期,祭公是一位以智慧和忠诚著称的贤臣。
- 祭公交涉于政事,常直言不讳地提出意见。
- 昔日周王室中的祭公,是忠贞之士的象征。
- 他模仿古代先贤祭公的言行举止,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地方官员。
- 每当国家面临重大决策时,人们都会想起历史上那个敢于直言进谏的祭公交涉。
分词解释
祭
jì,zhài
1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奠。~礼。~灵。~典。~扫。2 供奉鬼神或祖先:~祖。~天。~祀。~灶。3 使用(法宝):~起一件法宝。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