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明理的拼音、解释、组词
知书明理的简介:
zhī shū míng lǐ
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有文化,懂礼仪。形容有教养。同“知书达礼”。
- AI解释
《知书明理》这个词语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知书”和“明理”。
-
知书:指的是知识丰富、学识渊博。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读书多,对各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
明理:意味着明白事理或道理,具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这表明这个人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还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较为深刻的见解。
综合来看,“知书明理”描述的是一个人既博学多才又善于思考、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形象。
造句
- 刘先生是一位真正的知书明理的人,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给人带来启发。
- 学校经常邀请那些知书明理的专家为学生做讲座,这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 虽然他年纪不大,但是通过阅读很多书籍,他已经变得十分知书明理了。
- 王经理不仅知识渊博,而且为人处事很有分寸感,真是一个典型的知书明理的人。
- 在处理社区的公共事务时,张阿姨总是能够运用她的知书明理的能力来解决各种问题。
这些句子展示了“知书明理”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知
zhī,zhì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2 使知道:通~。~照。3 学识,学问:~识,求~。无~。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相~。~音。~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理
lǐ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