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的拼音、解释、组词

戊申的简介:

wù shēn
1.六十甲的第四十五位。

  • AI解释

戊申》一词,通常用来指代一个具体的年份或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表示某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时间点。在中国古代干支纪年体系中,“戊”与“申”分别代表五行中的土和十个天干之一、地支的第七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合在一起即为“戊申”。中国的干支纪年法每60年循环一次,因此“戊申”可以指代任何一个周期中的某一年。

为了给出更具体的解释和用例,需要额外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戊申”可能代表不同的具体年份。不过,按照最常见的情况来看:

  1. 干支纪年系统:“戊申”属于中国传统的农历纪年法的一部分,在这一体系中,每一年都有一个特定的天干地支组合来命名。

  2. 历史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戊申”可能与某些重要的事件或时期相关联。例如,如果提到的是清朝末年的某个“戊申”,它可能指的是1908年(清朝末年),这在历史文献中有时用作特定事件的记述方式之一。

下面提供五个造句的例子,尽管它们主要是想象中的场景,但有助于理解其使用:

  1. 在那场戊申年的艺术展上,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作品。
  2. 戊申年间发生了很多重要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3. 他告诉我,他的爷爷奶奶就是在那个戊申年结婚的。
  4. 那首歌《戊申之梦》讲述了那个年代的故事和人们的梦想。
  5. 据说在戊申年出生的人特别能吃苦耐劳,这让我对我的同事有了新的看法。

请注意,上述句子中的“戊申”是根据具体的语境假设的,并非历史上确凿的事实。实际上,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戊申”代表的具体年份会有所不同。

分词解释

1 天干的第五位,用作顺序第五的代称。

shēn

1 地支的第九位,属猴。2 用于记时:~时(下午三点至五点)。3 陈述,说明:~述。~斥。~辩。~冤。三令五~。~请。~报。4 重复,一再:“~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5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