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上巾的拼音、解释、组词
折上巾的简介:
zhē/zhé/shé shàng/shǎng jīn
1.古冠名。后汉梁冀改舆服之制,折叠巾之上角,称折上巾。北周裁为四脚,名曰幞头,也称折上巾。隋唐时贵贱通用,宋时为皇帝﹑皇太子常服。参阅《后汉书.梁冀传》﹑《旧唐书.舆服志》﹑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幞头》﹑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三》。
1.古冠名。后汉梁冀改舆服之制,折叠巾之上角,称折上巾。北周裁为四脚,名曰幞头,也称折上巾。隋唐时贵贱通用,宋时为皇帝﹑皇太子常服。参阅《后汉书.梁冀传》﹑《旧唐书.舆服志》﹑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幞头》﹑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三》。
- AI解释
《折上巾》并非一个常见或正式使用的词语,因此在古代典籍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难以找到其确切定义。不过根据其字面意思,“折”表示折叠、“上巾”则可能指一种上层社会或特殊场合使用的头巾或毛巾。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折上巾”可能是某种特定用途的、经过精心折叠的高档次头巾或毛巾。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语,以下是基于上述理解的一个造句示例及另外四个扩展性的句子:
- 皇上赐给王妃一件精致的折上巾作为生日礼物。
- 在婚礼当天,新娘头戴了一条由父亲亲手折叠好的折上巾。
- 折上巾常用于正式宴会或庆典场合中为尊贵宾客准备的装饰物之一。
- 女子们常用折上巾搭配各式发型,增添整体造型感和庄重感。
- 家中的男仆小心翼翼地将折上巾放置于案几之上,以待主人使用。
请注意,“折上巾”并不是一个正式词语,上述句子是基于对“折叠的高级头巾或毛巾”的想象而构建出来的。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信息,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或其他背景资料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解释。
分词解释
折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巾
jīn
1 擦东西或包裹、覆盖东西的用品,多用纺织品制成:手~。围~。领~。枕~。餐~。~帼(“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指妇女,如“~~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