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赘子的简介:
zhuì zǐ
1.以儿子典质给他人。一说,为赘婿。
1.以儿子典质给他人。一说,为赘婿。
- AI解释
《赘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通常它可能出现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从字面结构来看,“赘”意为多余、多余的,而“子”在这里可能是指男性后代。因此,《赘子》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多余的男性后代或不被需要的男性子女。在古代中国社会,这种称呼往往带有贬义或者是一种家族内部对某些非正统继承人的戏称。
详细解释
- 含义:《赘子》是指那些被认为家庭中多余、没有继承权或不符合家族期望的儿子。
- 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男嗣承继的重要性非常高,因此,除了作为主要继承人的正妻所生的长子外,其他非正统出身的儿子可能会被称作《赘子》,意味着他们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和权责相对有限。
- 情感色彩: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义,在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描述那些被忽略或不那么重要的男性后代。
造句
- 在那个大家族里,三房的长子虽然出生时就体弱多病,但他的父亲还是坚持让他接受教育,期望他能成为家族中的《赘子》,毕竟正妻所生的儿子已经确定继承家业。
- 这位老人一生未育,只有一名《赘子》。尽管如此,在晚年的时候,他终于收养了一名女儿,希望她能够填补自己心中的空缺。
- 为了更好地保护家族的声誉与财产,《赘子》在很多传统家庭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或资源分配,即便他们同样渴望受到尊重和理解。
- 在古代宗法社会里,《赘子》往往意味着身份地位较低,缺乏继承权。因此,在那些大家族中,只有正妻所生的儿子才能被视为真正的家族继承人。
- 他虽然被称为《赘子》,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学习,反而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最终赢得了家人的尊重和认可。
请注意,《赘子》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并且具体的用法可能根据上下文有所不同。上述解释和造句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应加以灵活调整。
分词解释
赘
zhuì
1 多余的,多而无用的:累(léi )~。~述。~言。~词。2 招女婿:~婿。入~。招~。3 会聚。4 方言,使受累赘:这孩子~得我什么也干不了。5 同“ 缀 ”,连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