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租的拼音、解释、组词

赋租的简介:

fù zū
1.赋税,租税。

  • AI解释

赋租》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指的是古代政府向农民征收的土地税或田租,是封建社会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税收形式通常以实物(如粮食、布匹等)或货币的形式征缴。

详细解释

  • :指由政府统一规定的课税方式。
  • :指所缴纳的实物或货币。

在古代,赋租是农民必须支付给国家的一笔费用,用以支持国家机构运转和维持社会秩序。这种税收制度具体的形式、标准可能会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异。

造句

  1. 古代中国实行井田制时,诸侯国需要通过赋租来筹集军费。
  2. 唐朝时期,政府对农民的赋租征收方式灵活多样,既有货币也有实物。
  3. 明清时期的土地税被称为“地丁银”,是一种典型的赋租形式。
  4. 由于连年战乱,许多地区的赋租被大幅度减免,以减轻百姓负担。
  5. 赋租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维系政权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分词解释

1 旧指田地税:田~。~税。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3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5 古同“敷”,铺陈,分布。

1 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房。~用。~借地。2 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佃。~价。~让。~赁(a.出租;b.租用)。3 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房~。地~。4 田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