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徭的拼音、解释、组词

均徭的简介:

jūn yáo
1.明代三大徭役(里甲﹑杂泛﹑均徭)之一。按民户丁粮之多寡派充的各种经常性杂役。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2.清代徭役制度。初为征力役,后改为征银助役,继复摊征于地粮,称为"均徭银"。参阅《清会典.户部六.尚书侍郎执掌》。

  • AI解释

《均徭》是一个术语,通常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或文献中。它主要指的是古代政府实施的一种赋税征收方式,旨在使负担更加公平合理,确保每位纳税人的负担与其收入相匹配。

详细解释

  • 含义: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均”意为平均、均衡;“徭”指劳役和赋税。“均徭”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合理分配税收和劳动义务来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 实施背景:这种制度往往是在传统征税方式(如按田亩征收实物或货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目的是为了减少农民负担,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 具体措施:政府会定期调查各户的土地面积、家庭情况等信息,并根据这些数据重新计算每位纳税人的应缴赋税额。同时也会相应地分配不同的徭役任务。

造句

  1. 明朝初期推行的均徭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均徭制度不仅提高了财政收入的稳定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3. 在清朝末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均徭制度逐渐难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4. 今天研究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时,均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概念。
  5. 均徭思想对于现代政府合理设计税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分词解释

jūn

1 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2 皆,都,老少~安。3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4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5 〔~钟〕古代乐器。6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