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星的拼音、解释、组词

填星的简介:

tián/zhèn xīng
1.即土星。填,通"镇"。我国古代认为土星每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岁镇二十八宿中的一宿,故名。

  • AI解释

填星》,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也被称为“土星”,是五颗传统行星之一。在传统文化中,“填星”常被赋予象征意义,代表着稳定、充实和安静的力量。在中国古代文献如《史记》等著作中,“填星”经常被提及,主要用来描述其天文学上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详细解释

  1. 名称由来:“填星”的名字源自古人的观察习惯和神话传统。“填”,有“填满、充实”之意,在古人看来,土星的运行与天地间的和谐秩序相对应。
  2. 天文学特征:土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它的光环系统非常显著,由数以千计的冰块和岩石碎片组成。
  3. 文化意义:在古代中国,填星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力量的存在,象征着稳定、充实和秩序。

造句

  1. 古代诗人常在诗歌中描绘“填星”,如:“天高云淡,夜空中的填星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静谧的夜晚。”
  2. “每当填星出现于东南方向时,人们便会相信这一年会带来丰收和幸福。”
  3. 在古代的占卜术中,观察到填星的位置变化被认为是预测未来事件的重要依据之一。
  4. “古人认为,当填星处于正南方位时象征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5. “在中秋夜,人们常常仰望天空寻找那颗标志性的填星,它不仅是一种天文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习俗。”

这些句子旨在通过不同情境展示“填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和意义。

分词解释

tián,zhèn

1 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塞。~补。~充。~空(kòng )。义愤~膺。2 在空白表格上按项目写:~表。~词。3 形容声音巨大:~然。

xīng

1 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球。恒~。行(xíng )~。卫~。披~戴月。2 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儿。3 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4 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将军。5 形容夜间:~行。~奔。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宿。7 像星一样排列,分散:~~点点。8 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影~。歌~。9 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10 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术。~相(xiàng )。11 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12 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级。五~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