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袍的拼音、解释、组词

夺袍的简介:

duó páo
1.《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因称竞赛中获胜为"夺袍"。

  • AI解释

夺袍》,在古文中特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情节,其中最著名的是“夺袍案”,指的是宋朝时期,在进士科举考试中,考生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了争抢衣物的情景。这种事件一般发生在较为拥挤或者气氛紧张的考试环境中,因为衣物可能会被用作身份或等级的象征物。

详细解释

  • 背景: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宋代,科举考试是获取官职的主要途径之一。
  • 情节:考生们为争夺荣誉和地位而竞争激烈。有时会为了表示自己的成绩优异或是对某位考官的尊重而互相赠送或争抢衣物,如官袍等象征身份地位的服饰。
  • 意义:《夺袍》的故事反映了科举制度下的紧张氛围以及士子之间激烈的竞争精神。

造句

  1. 在那场激烈的科举考试中,学生们纷纷争夺荣誉,甚至出现了“夺袍”的场景。
  2. 古代科举制下,“夺袍”成为了一个有趣但又充满争议的话题。
  3. 这个故事虽然虚构了,但它反映了古代读书人为了科举功名而产生的激烈竞争。
  4. 通过讲述“夺袍案”,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背景。
  5. 在描绘科举考试的文学作品中,“夺袍”成为了描述士子之间竞相争胜的重要情节。

分词解释

duó

1 抢,强取:抢~。掠~。巧取豪~。强(qiāng )词~理。2 争先取到:~得最后胜利。~魁。~冠(guàn )。3 冲开:~门而出。4 丧失,削除:剥~。褫~(剥夺)。~志(改变志向或意愿)。5 晃动:光彩~目。6 决定如何处理:请予裁~。7 漏掉(文字):第八行~一字。

páo

1 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2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