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下的拼音、解释、组词
宾下的简介:
bīn xià
1.犹宾服。
1.犹宾服。
- AI解释
在古代汉语中,“宾下”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它不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宾客和下属”,而是古汉语中的一种语法现象或表达方式。具体来说,“宾下”是指动词宾语位于动词之下,即介词结构(通常是“于”字短语)位于动词之前而宾语跟在动词之后的句式结构。这种结构强调了动作发生的环境、地点等因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并帮助你掌握它,请看以下例句及其解释: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墨子·公输》)
- 这句话的意思是:墨子听说了这件事后从鲁国出发,在行走的日子里和夜晚一共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郢都。
-
解析:“起于鲁”中的“于鲁”作为介词结构位于动词“起”的前面,而宾语则是省略的主语“墨子”,所以这是一种宾下结构。
-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下不知乎辱也。”(《孟子·滕文公下》)
-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品德是不使祖先受辱,其次是自己不受辱,最差的则是不知道什么是羞耻。
-
解析:“不辱先”中的“于先”省略后即为一种宾下形式。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微子》)
-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跟从孔子行走在后面,碰到一个老人,用拐杖挑着扁担。
-
解析:“从而后”即“从之而后”,其中的“之后”省略了主语“子路”。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先进》)
-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要那样做,却一定找出理由来为自己辩解的行为。
-
解析:“舍曰欲之”中省略主语后即为“舍之曰欲之”,属于宾下结构。
-
“齐师败绩于郎。”(《左传·成公二年》)
- 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国军队在郎地战败。
- 解析:“败绩于郎”中的“于郎”作为介词结构位于动词“败绩”的前面,表明了失败地点。
以上句子和解释均以古代汉语中“宾下”这一语法现象为背景,帮助理解这种特殊句式的运用。请注意,“宾下”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学习古文时了解这一概念会很有帮助。
分词解释
宾
bīn
1 客人:~客。来~。~馆。~主。贵~。~至如归。2 同“ 傧 ”,傧相。3 服从,归顺:~服。~附。4 姓。
下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