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的拼音、解释、组词

察举的简介:

chá jǔ
汉代选官制度。始于武帝时,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 AI解释

词语详解:察举

定义与来源 “察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始于西汉时期。它源于周朝的乡饮酒礼和荐举贤士的传统,到了汉代,经过汉武帝时期的完善,成为官方正式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

核心概念 在察举制下,由地方官(如郡太守)考察民间德才兼备之士,通过一定的推荐程序将他们引入官府,经过考核后任命为各级官员。这种制度强调道德品行和实际能力,而非仅仅以考试成绩或出身门第作为选拔依据。

特点与过程 1. 察举标准: 侧重个人品德、学问及治理才能。 2. 推荐环节: 地方官负责考察并向上级推荐有才之士。 3. 考核验证: 被荐者需通过中央或地方的进一步审查和测试。 4. 任命过程: 根据考试结果和品行表现决定是否授官。

造句

  1. 汉朝时期的察举制度为后世选拔人才提供了有益借鉴。
  2. 他凭借出色的文才和高尚的品德,通过察举最终成为了朝廷重要官员。
  3. 由于察举制的存在,许多普通百姓得以受到重用。
  4. 在唐宋时期,察举作为一种选官制度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沿用和发展。
  5. 研究古代察举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特点。

以上是关于“察举”一词的具体解释和五个例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chá

1 仔细看,调查研究:~看。~核。观~。考~(➊实地观察调查,如“科学~~”;➋细致深刻地观察,如“科学研究要勤于~~和思考”)。~觉。~访。~勘。~探。明~秋毫(“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喻为人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清楚)。

1 向上抬,向上托:~头。~手。~重。~棋不定。2 动作行为:~止。轻而易~。3 发起,兴办:~义。~办。创~。4 提出:~要。~例。5 推选,推荐:推~。荐~。6 全:~国。~世。~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人。一~成名。8 攻克:“一战而~鄢、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