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郐的拼音、解释、组词
自郐的简介:
zì kuài
1.见"自郐以下"。
1.见"自郐以下"。
- AI解释
《自郐》这个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源自古代典籍《左传》,意为“比不上”,通常用于表达对某人的不满或评价。具体出处是《左传·宣公十二年》:“臣闻国之将亡,必有淫乐女惑其君者,今观夫人色,不似齐侯之妇人也;又曰:‘若吾父之为政,则不过庄公。’故曰自郐以下。”这里“自郐”就是指比不上齐国贤臣的才能。
造句
-
古代文人们常常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如:“李白对杜甫说:‘子美诗才虽高,但与你相比,也只好说是自郐以下。’”
-
在一次辩论赛中,参赛者小张用了“自郐”一词来形容对方的观点:“既然如此,那么你的观点在我看来,也就只是自郐以下。”
-
讲述古代名人故事时,可以这样使用:“在《左传》记载的故事中,子产曾说过:‘自郐以下无讥焉。’这是对齐国某些贤臣才能的评价。”
-
在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中,可以用“自郐”来描绘某个时期国家或人物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逐渐觉得,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比不上先祖了,正如古人所说:‘自郐以下’。”
-
在讨论古代文学时,可以引用古人的评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左传》中的记载来看,对于齐国其他大臣的才能,子产曾有言‘自郐以下’,而今人则更倾向于赞美那些杰出的人物。”
分词解释
自
zì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