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之争的拼音、解释、组词

蛮触之争的简介:

mán chù zhī zhēng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AI解释

蛮触之争》这一故事源自古代印度的一个寓言,出自《庄子·外物》,讲述的是两个极小的虫子蛮和触因为一个蚁穴而产生了争执。它们为了争夺这个蚁穴的独占权,相互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直至筋疲力尽,最后发现这个小小的洞穴根本无法满足它们生存的需求。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们在追求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时可能会陷入无谓的纷争,甚至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详细解释

  • 蛮触:是两个极小的虫子的名字。
  • 争执:两虫因为争夺蚁穴而产生的争论或斗争。
  • 寓言意义:提醒人们不要为了小事斤斤计较,要学会放下与和解。

造句

  1. 在工作中,我们不应该像《蛮触之争》中的两个小虫子那样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而争执不休。
  2.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彼此争吵,要像对待《蛮触之争》一样学会放下。
  3. 这件事其实无关紧要,《蛮触之争》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小事失去和解的机会。
  4. 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宽容,避免《蛮触之争》般不必要的争执。
  5. 面对生活中的小摩擦时,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化解矛盾,而不是一味地像《蛮触之争》中那样陷入无谓的争吵。

这些造句旨在通过不同的语境和角度,进一步强调故事背后的哲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mán

1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横(hèng )。~不讲理。2 愣,强悍:一味~干。3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荒。4 方言,相当于“很”:~好。

chù

1 抵、顶:抵~。“羝羊~藩,赢其角”。2 碰,撞:~礁。~电。~动。~摸。~发。~犯。~怒。3 遇着:接~。~觉(jué)。~目惊心。~角(jiǎo)。~景生情。~类旁通。4 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感~。忽有所~。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2 力求实现:~取。~气。~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