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集的拼音、解释、组词
敦煌变文集的简介:
dūn/duì huáng biàn wén jí
今人王重民等编。八卷。前三卷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四至六卷为佛经故事,卷七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卷八为《搜神记》和《孝子传》。系根据一百八十七种敦煌写本整理而成,共包括八十七种作品。是研究敦煌变文的重要参考书。
今人王重民等编。八卷。前三卷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四至六卷为佛经故事,卷七为押座文和其他短文,卷八为《搜神记》和《孝子传》。系根据一百八十七种敦煌写本整理而成,共包括八十七种作品。是研究敦煌变文的重要参考书。
- AI解释
《敦煌变文集》的详细解释
《敦煌变文集》是保存在古代中国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一批以讲唱形式讲述佛经故事、历史传说或民间故事的文学作品汇编。这批文献多为用当时通俗易懂的语体文写成,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唐代乃至唐以前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文化面貌。
一、来源与背景
《敦煌变文集》最初是由中国著名学者陈垣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并整理出版的。这些文献主要以抄本形式保存下来,在敦煌藏经洞中被发现,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唐代初期,最晚则可能延续到了宋朝。
二、内容特点
- 文学体裁:变文是一种通过说唱的形式来讲述佛教故事或经典的故事文学。它结合了口头和书面两种表达方式。
- 主题多样:从佛教故事如《目连救母》到历史传说,再到民间故事,内容丰富,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多元性的特点。
- 语言风格:这些变文通常使用较为通俗的语言来讲述故事,使得普通民众也能理解和欣赏。
三、重要性
《敦煌变文集》不仅为研究古代中国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宗教传播方式、社会风俗及民间信仰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五个造句示例:
-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敦煌变文集》,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宗教。
- 通过研究《敦煌变文集》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目连救母》是《敦煌变文集》中非常有名的一篇作品,讲述了佛教故事和道德教育的意义。
- 学者们通过分析《敦煌变文集》,揭示了古代中国民间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 《敦煌变文集》不仅记录了古代的故事,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敦煌变文集》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宗教以及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
分词解释
敦
dūn,duì
1 厚道,笃厚:~朴。~厚。~实。2 诚心诚意:~聘。~请。3 督促:“使虞~匠”。~劝。~促。4 姓。
煌
huáng
1 光明,明亮:辉~。星火~~。
变
biàn
1 性质状态或情形和以前不同;变化;改变:情况~了。~了样。2 变成:沙漠~良田。后进~先进。3 使改变:~废为宝。4 能变化的;已变化的:~数。~态。5 变卖:~产。6 变通:通权达~。7 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政~。8 指变文:目连~。9 姓。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集
jí
1 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于灌木”。2 聚合,会合:聚~。~合。~会。~体。~团。~训。~散。~资。~中。~大成。~腋成裘。3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子。文~。诗~。选~。全~。4 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上~。第五~。5 定期交易的市场:~市。赶~。6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部。经史子~。7 成就,成功:大业未~。8 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子~。交~。9 古同“辑”,和睦。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