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之桑榆的拼音、解释、组词
收之桑榆的简介:
shōu zhī sāng yú
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 AI解释
词语解释
收之桑榆(shōu zhī sāng yú)是一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比喻手法。"桑榆"本指桑树和榆树,古代认为这两个树种常常被种植在田地的尽头,后来用“桑榆”来代指田地的边角位置或偏远的地方。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事情虽然已经到了末尾或者即将结束的时候,但仍有补救或收获的机会。
造句
- 尽管已经临近比赛的最后一刻,他还是通过积极拼抢成功为球队赢得了一个宝贵的点球机会,真可谓“收之桑榆”。
- 在创业的最后阶段,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他凭借之前的积累和努力仍赢得了重要的投资,实现了“收之桑榆”的目标。
- 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团队成员开始看到一些积极的效果出现,这让他们感到即使是在过程中的艰难时刻也并未白费功夫,正所谓“收之桑榆”。
- **尽管他的工作在最后几天才真正显现出成果,但这对于完成整个项目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他的努力还是得到了认可,“收之桑榆”。
- **他在职业生涯的末期通过担任教练的角色指导了年轻球员,并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也可以称为“收之桑榆”。
这些句子展示了在各种情境中应用"收之桑榆"这个成语的例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收
shōu
1 接到,接受:~发。~信。~支。~讫。~益。2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好了。3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割。~成。麦~。4 招回:~兵。~港。5 聚,合拢:~容。~理。~集。6 结束:~尾。~煞。~盘。7 逮捕,拘押:~捕。~监。~押。~审。8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束。~心。~伏(亦作“收服”)。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桑
sāng
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2 姓。
榆
yú
1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荚。~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暮景。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