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政制的简介:

zhèng zhì
1.政治制度。

  • AI解释

政制》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主要指治理国家的方法、制度和体系。它涵盖了政权结构、行政管理、法律秩序、社会伦理等多个方面。在现代语境中,《政制》也可用于泛指任何组织或团体内部的规则和管理模式。

详细解释:

  1. 政权结构:讨论的是政治权力如何分配,国家元首、立法机构、司法机关以及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
  2. 行政管理:涉及政府运作的具体程序和方法,包括决策过程、公共管理服务等。
  3. 法律秩序:强调法治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行为。
  4. 社会伦理:关注的是政治体系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和社会道德准则。

造句: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有效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2. 这个国家的政制结构较为复杂,涉及多个权力中心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
  3. 在这次宪法修订中,增加了许多关于人权保障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政制理念的进步。
  4.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政府需要对现行的一些政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和优化。
  5. 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政制的变化,认为这将对未来全球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分词解释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