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番使的简介:

fān/pān shǐ
1.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的使者。

  • AI解释

番使》一词中,“番”指的是边疆地区或者古代对少数民族或外国的一种称谓,含有一定历史背景和文化色彩。而“使”则是使者、大使的意思。因此,《番使》通常用来指派往边疆地区或者与外族进行交流的使者。

详细解释

  1. 含义:《番使》是指那些代表本国或本朝向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派遣的官员或使臣。
  2. 文化背景: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唐宋时期,《番使》这一词汇频繁出现。它反映了当时中外、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3. 象征意义:《番使》不仅是传播信息、贸易往来的重要角色,也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造句

  1. 宋代的王昭君就是一个著名的《番使》,她在出塞前是皇宫中的女官,在出塞后则成为了汉匈和亲使者。
  2. 唐朝时期,《番使》频繁往来于长安与边疆地区,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发展。
  3. 在元代,《番使》不仅负责向远方的诸侯传达命令,还承担了重要的文化交流职责。
  4. 清朝时,为了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番使》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5. 番使》在古代中国外交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肩负着国家之间的联络和沟通任务。

以上句子旨在通过具体例子来帮助理解“番使”这一概念,并展示其在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分词解释

fān,pān

1 遍数,次,回:三~五次。2 轮流更代:轮~。更(gēng )~。3 称外国的或外族的:~邦。~茄。~薯。4 倍:产量翻了二~。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