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卫星的拼音、解释、组词

生物卫星的简介:

shēng wù wèi xīng
用于在空间进行生命科学研究的卫星。按研究任务不同,卫星携带的生物实验标本也不同。放置标本的生物舱装备着生命保证系统。通过生物学遥测,在地面上可获得卫星上生物的生理参数,以便监视生物在卫星上的行为。生物舱可根据需要按照预定程序回收。

  • AI解释

生物卫星》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术语或常用词,它可能是特定情境下的组合表达,或者是某个领域特指的概念。但从字面意义来看,“生物”指的是与生命有关的事物,包括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等;“卫星”则通常是指围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运行的人造物体或自然天体。

如果我们考虑的是一个假设性的概念或者特定语境下的使用,那么《生物卫星》可以被解释为一种携带生物样本的卫星装置,其功能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1. 用于生物学研究,收集和分析来自太空的环境对不同生物种类影响的数据。
  2. 作为实验平台,在太空中测试生命体在宇宙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3.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来运输微生物或植物种子等生物材料到特定地点(比如月球或火星)。

基于这个假设性的概念,以下是五个使用“生物卫星”的句子:

  1. 科学家们正计划发射一颗专门用于研究长期太空生活对人类生理影响的生物卫星
  2. 这颗生物卫星将搭载多种植物种子,在太空中进行无重力条件下的生长实验。
  3. 通过在生物卫星上进行微生物样本的研究,我们有望揭示宇宙射线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命形式。
  4. 生物卫星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也可能在未来探索外星生命的使命中扮演关键角色。
  5. 在未来的深空任务中,携带生物卫星将是确保长期航天员健康和可能发现地外生物的关键措施之一。

请注意,以上解释是基于假设性情景,并非现有技术或已知的科学术语。在实际应用中,“生物卫星”并未被广泛使用为一个固定概念。

分词解释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wèi

1 保护,防护:保~。捍~。~道(卫护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如“~~士”)。~戍(警备,多用于首都)。~冕。2 防护人员:警~。后~。3 古代称驴:“策双~来迎”。4 中国明代驻兵的地点(后只用于地名):威海~(在山东省)。5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6 姓。

xīng

1 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球。恒~。行(xíng )~。卫~。披~戴月。2 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儿。3 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4 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将军。5 形容夜间:~行。~奔。6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宿。7 像星一样排列,分散:~~点点。8 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影~。歌~。9 古代妇女面上所饰的花点。10 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术。~相(xiàng )。11 原子核物理学上指高能粒子射入核乳胶或云室、气泡室时发现有许多径迹从一点发出的现象。12 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级。五~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