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出的拼音、解释、组词

信手拈出的简介:

xìn shǒu niān chū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出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信手拈来」。见「信手拈来」条。

2. 此处所列为「信手拈来」之典源,提供参考。 ◎1《五灯会元.卷一四.大洪报恩禅师》上堂:「如斯话会,谁是知音?直饶向一句下,千眼顿开,端的有几个是迷逢达磨!诸人要识达磨祖师么?」乃举手作捏势,曰:「达磨鼻孔在少林手里,若放开去,也从教此土西天,说黄道黑,欺胡谩汉。若不放过,不消一捏。有人要与祖师作主,便请出来与少林相见,还有么?」良久,曰「果然。」上堂,拈起拄杖曰:「昔日德山、临济1>,信手2>拈3>来,便能坐断十方4>,壁立千仞5>。直得冰河焰起,枯木花芳。诸人若也善能横担竖夯,遍问诸方;苟或不然,少林倒行此令去也。」击禅床一下。 〔注解〕 (1) 德山临济:指德山宣鉴禅师及临济义玄禅师。 (2) 信手:随手。 (3) 拈:拈提。即禅师法,举古例来开示的意思。 (4) 十方:佛教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十方。泛指各处、各界。 (5) 壁立千仞:形容岩壁矗立之势极高。仞,音ㄖㄣˋ,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见「壁立千仞」。 ◎2《五灯会元.卷一四.天宁齐琏禅师》长安天宁大用齐琏禅师,上堂:「清虚之理,佛祖同归。毕竟无身,圣凡一体。理则如是,满目森罗事作么生?纤尘绝际,渠侬有眼,岂在旁窥!官不容针,私通车马。若到恁么田地,始可随机受用。信手拈来,妙应无方。当风玄路,直得金针锦缝,线脚不彰。玉殿宝阶,珠帘未卷。正当此时,且道是甚么人境界?古渡秋风寒飒飒,芦花红蓼满江湾。」

3. 此处所列为「信手拈来」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在禅宗史上,德山宣鉴禅师善于用「棒」开释弟子,临济义玄禅师则是精于用「喝」的方式来启发,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亦合称为「德山临济」。《五灯会元.卷一四》记载,大洪报恩禅师在开释弟子,讲解佛法时,提到德山和临济禅师。说这两位禅师说法时,随手引用各种古例来开示,禅理发挥便能涵括各角落,解说的高明有如耸立千仞的岩壁。让受启发的弟子感觉有如在冰河中升起火燄,也有如本已干枯的树木重新开满了花朵。后来「信手拈来」成为一句成语,除用于指随手引用材料,自如而不费力;亦用以比喻做事时,随手而为,毫不费力。

词语信手拈出出自汉语,其含义丰富且意蕴深长。主要指的是写作、创作时能够轻松自如地选取材料或文字,亦可指做事时随手即能轻易完成某项任务,不假思索,得心应手。

  • 详细解释
  • 信手拈来(信手拈出:形容写作、绘画等艺术创作时,运用素材和技巧如同随意取用一般流畅自然。比喻在某个领域知识渊博或经验丰富到不需要刻意思考就能迅速完成。
  • 也可以指某人在处理问题或者工作上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如的态度和能力。

  • 造句

  • 著名作家擅长《信手拈出》地运用各种词汇,他的文章读来行云流水,让读者感到既生动又自然。
  • 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总是能《信手拈出》,举一反三,让学生茅塞顿开。
  • 小明在设计软件界面时显得非常《信手拈出》,几个小时就完成了复杂的布局。
  • 翻译家张女士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达到了《信手拈出》的程度,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几乎无需查词典。
  • 在这场即兴演讲比赛中,小张老师凭借丰富的知识和《信手拈出》的能力赢得了全场热烈掌声。

分词解释

xìn,shēn

1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2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3 崇奉:~仰。~徒。4 消息:~息。杳无音~。5 函件:~件。~笺。~鸽。~访。6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7 同“ 芯 ”。8 姓。

shǒu

1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2 拿着:人~一册。3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4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5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6 小巧易拿的:~枪。~册。

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