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麟的拼音、解释、组词
伤麟的简介:
shāng lín
1.《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1.《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后以"伤麟"感叹不得其时,不能施行正道。
- AI解释
词语《伤麟》属于古代典故,出自于中国春秋时期的《庄子·外篇·徐无鬼》,意指为了一只小鹿(或麒麟)而伤害了更珍贵的东西。这里“伤”是指损害,“麟”是传说中的瑞兽,在此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在实际语境中,《伤麟》用来比喻为了小事而忽略了更大的利益,或者因为过于纠结细节而失去了全局。
详细解释
- 《庄子·外篇·徐无鬼》 中提到:“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 这里的“校人”为了表现自己能妥善处理事情,把生鱼直接煮了吃掉,导致没有按照主人的要求去办。这个故事用来比喻做事要顾全大局。
- 引申含义:《伤麟》更多是作为一个比喻,用以指出在做决策或解决问题时,有时因为过于在意某个细节而忽略了整体目标的重要性。
造句
- 在这场商业谈判中,如果我们为了小问题争论不休,那将会成为“伤麟”的人。
- 他总是将个人的小情绪放在首位,常常“伤麟”,影响了团队的整体工作进度。
- 这个项目需要全局考虑,不能因为一点小细节而“伤麟”。
- 要学会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要因“伤麟”而错失良机。
- 作为领导者,应该具有大局观,避免为了小事而“伤麟”,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