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微的拼音、解释、组词

具体而微的简介:

jù tǐ ér wēi
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事物的总体内容大多具备了,只是形体或规模较小而已。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唐˙白居易˙醉吟先生传: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

1. 事物的整体内容大多具备了,只是形体或规模较小而已。【例】他以山石和盆景搭建成具体而微的自然景致。

1. 事物的总体内容大多具备了,只是形体或规模较小而已。《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唐.白居易〈醉吟先生传〉:「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

《具体而微》这个词是一个成语,其主要含义是指事物虽然规模或形态还不完整、不显著,但已经具备了基本轮廓或特征。它常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初期虽小却具有雏形或者初步的框架。

【详细解释】: - “具体”意为明确、确切。 - “而微”则意味着细微、轻微。“具体而微”即指某样东西虽然规模不大,但已经具备了其应有的主要特征或要素。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在早期阶段虽不完善但却包含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表示某件事物刚刚萌芽、初具雏形的状态。它也可以用于强调某项工作、研究等初步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还不够成熟的情况。

【例句】: 1. 这家初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产品研发方面已经具体而微地展现出了许多创新点。 2. 虽然目前的实验结果还比较粗略,但从数据上看,项目已经具体而微地展现了一定的研究价值。 3. 新成立的设计团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的作品已经开始具体而微地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创意。 4. 小说开头虽然简短,但却具体而微地描绘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引人入胜。 5. 在社区的环保项目中,尽管目前只完成了很小的一部分工作,但在垃圾分类方面已经具体而微地取得了初步成效。

通过这些例句可以看出,“具体而微”不仅可用于描述事物的发展状态,也可用于形容个人或团队在面对挑战时做出的努力和进展。

分词解释

1 器物:器~。2 备有:~备。~有。别~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3 备,办:~呈。~结。~名。~领。敬~菲酌。4 古同“俱”,都,完全。5 量词,用于某些器物和棺材、尸体:座钟一~。一~男尸。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wēi

1 小,细小:细~。轻~。~小。~型。~观。~雕。~积分。~电脑。~量元素。谨小慎~。~乎其~。2 少;稍:稍~。~笑。~调(tiáo )。3 衰落;低下:卑~。~贱。4 精深;精妙:~妙。精~。~言大义。5 隐约;不明:~茫。~词(隐晦的批评)。6 隐匿:“白公奔山而缢,其徒~亡”。7 暗中察访:~行。8 无,非:“~斯人,吾谁与归”。9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百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