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子钱的拼音、解释、组词

印子钱的简介:

yìn zǐ qián
又叫“打印子钱”。中国旧时的高利贷。清初已流行。还本付息办法各有不同,在抗战前的上海,一般是借钱十元,放债人先扣鞋袜费一元,六十天还清,连本带利每天拔还两角。因每次还款,都由债主在折子上盖印,故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放高利贷的俗称。以所借的钱,加算利息,分期偿还,每还一部,则于折上盖以印记,故称为「印子钱」。《清史稿.卷二四四.朱克简传》:「百姓十室九空,无藉乘急取利,逐月合券,俗谓『印子钱』,利至十之七八,折没妻孥,为放债之害。」简称为「印子」。

印子钱》并非一个常见的词汇,在正式的语言体系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此词。不过,根据其构词特点和可能的文化背景推测,“印子钱”可能是由“印子”与“钱”这两个词语组合而成的一个非正式表达,或者是特定地区或行业内的俚语。

  1. “印子”:在某些方言中,“印子”指的是印章或者印记。在更广义的使用场景里,它可能象征着某种权威性或证明身份、地位的作用。
  2. “钱”:直接指代货币,是流通中的经济价值单位。

结合这两个词来看,“印子钱”的意思可能是指用印章刻制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钱款,或者是用来表示某一笔款项拥有特别的属性或者象征性的含义。但具体定义还需根据实际使用语境来确定。由于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词语,并没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下提供几个可能的造句供参考:

  1. 正式场合下的表述: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文献或地方方言中,可能会用“印子钱”来形容某些具有特殊用途或者象征意义的钱款。
  2. 虚构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例如,在一部以古代为背景的小说里,“村长使用了家族的祖传印章盖在了这张特别的纸钞上,赋予它‘印子钱’的神圣地位。”
  3. 口语表达中的比喻:“他在公司里的影响力就像是一张附有‘印子钱’的支票,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受到优待。”

由于“印子钱”并非正式词语,上述造句仅供参考。在实际使用中,请根据具体语境和意图灵活运用。

若有更多关于特定背景下的用法或更详细的信息需求,欢迎进一步提问!

分词解释

yìn

1 图章,戳记:~章。~玺。~记。~把子(亦喻政权)。2 痕迹:手~。指~。~子(a.痕迹;b.高利贷的一种,全称“~~钱”)。3 用油墨、染料之类把文字或图画留在纸、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制。~发(fā)。4 彼此符合:~证。心心相~。5 外界事物反映在脑中所留下的形象:~象。6 姓。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