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位制的拼音、解释、组词

两本位制的简介:

liǎng běn wèi zhì
1.即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两种铸币均为本位币,都可自由铸造,并均为无限法偿。两币按国家规定比价流通。十六至十八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曾广泛采用。

  • AI解释

两本位制》,通常是指货币制度中的一种理论或政策,指的是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可以同时存在两种不同面值和价值货币的体系。这种制度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以及货币流通混乱等问题,实行了银元与法币并行不悖的双轨制货币政策。

具体来说,就是金银本位与纸币(法币)两种货币同时存在,并且可以自由兑换和双向调节。这种制度下,理论上商品价格应该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如供需关系、市场投机等影响,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可能造成通货膨胀或经济混乱。

以下是五个造句的例子:

  1.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应对复杂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两本位制》曾在中国短暂试行。
  2. 学者们在研究货币历史时,经常会提到《两本位制》,试图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3. 尽管《两本位制》理论上有其合理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4. 历史学家常常将《两本位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
  5. 实行《两本位制》时,政府必须谨慎管理银元与法币之间的汇率关系,以确保市场稳定。

分词解释

liǎng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2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4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běn

1 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部。~体。5 原来:~来。~领。6 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 )。

wèi

1 所处的地方:座~。部~。~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于。2 职务的高低:地~。职~。名~。3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篡~。4 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百~数。5 量词,常用于人,表尊重:诸~。各~。几~客人。6 姓。

zhì

1 规定:因地~宜。~定。~式。~宪。2 限定,约束,管束:~止。~裁。专~。~约。抵~。节~。~动。~海权。3 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公有~。4 造,作:~造。~做。~品。~图。~革。~版。如法炮(páo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