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格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书格的简介:

zhōnɡ shū ɡé
1.明代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等事。其书体一般端正而流于刻板,人谓之中书格。

  • AI解释

中书格》是古代中国官僚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文件类型,主要指的是中书省在起草诏令、公文时所遵循的规定和格式。"格"在这里有规范、规则的意思,意味着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文书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解释:

  1. 背景:中书省为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中央官署,负责起草皇帝诏令、处理日常政务等。
  2. 作用:《中书格》详细记载了公文写作的具体规范,包括用词、句式、格式等方面的要求。它不仅是行政人员的日常工作指南,也是确保文书质量与法律效力的重要工具。
  3. 内容:具体内容可能会涉及如开头称呼、正文撰写要求、结尾落款等多方面的规定。

造句:

  1. 在起草这份重要文件时,必须严格遵循《中书格》中的规定来避免任何错误。
  2. 历史记载,《中书格》对于确保诏令的正确性和合法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3. 作为文官系统的一部分,《中书格》反映了当时朝廷对行政效率和准确性的重视。
  4. 虽然《中书格》已经不再是现代公文写作的直接依据,但其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文书规范性要求之严谨。
  5. 研究《中书格》,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古代官僚体系的工作方式,还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法律传统的认识。

这些句子旨在体现《中书格》在古代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及它对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分词解释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子纸。方~儿布。2 法式,标准:~局。~律。~式。~言。合~。资~。3 表现出来的品质:~调。风~。人~。国~。性~。4 阻碍,隔阂:~~不入。5 击,打:~斗。~杀。6 推究:~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于上下。9 感通:~于皇天。10 变革,纠正:~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