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粜的拼音、解释、组词
义粜的简介:
yì tiào
1.谓卖义求禄。
1.谓卖义求禄。
- AI解释
《义粜》是一个历史和文化词汇,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济贫措施。它的字面意思为“以仁义之心卖粮”,但实际上它指的是在遭遇饥荒时,政府或者富人将粮食贱价出售给百姓的一种慈善行为。
详细解释
- 义:表示这一行为是出于仁爱和同情心的。
- 粜(tiào):原意为卖谷物。在中国古代,“粜”特指以较低价格出卖粮食,有时甚至低于市场价或成本价。
《义粜》这一概念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贫困和饥荒的关注,以及政府或社会精英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它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援助,也反映了当时人们互助友爱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伦理观念。
造句
- 在那场大旱之后,地方官员立即发起义粜活动,希望减轻百姓的负担。
- 当然,他本人也有能力进行义粜以帮助那些受饥荒影响的人们。
- 看到村里很多人因灾荒而缺粮,他就自发组织了义粜活动,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粮食。
- 为了响应政府号召,许多商贾和富人纷纷参与义粜,为缓解当地饥荒贡献力量。
- 今年由于气候异常导致歉收严重,社区决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义粜行动来帮助受影响的家庭度过难关。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义粜”这一概念在古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其积极的社会意义。
分词解释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