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兵尚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兵尚书的简介:

wǔ bīng shàng shū
1.官名。三国魏置,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晋以后中﹑外兵又各分左右。南朝宋齐梁陈沿用。至隋改名兵部尚书。

  • AI解释

五兵尚书》这个术语在中国古代文史中,并不是常见或标准的历史官职名称。但是,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它可能是指负责管理五种武器或军事装备的官员。在历史上,“五兵”一词有时用来泛指刀、枪、剑、戟、弓箭等兵器。

详细解释

  1. “五兵”:指的是古代中国传统的五种主要兵器,包括:
  2. 枪(长矛)
  3. 戟(一种长柄武器,结合了刀和矛的特点)
  4. 弓箭

  5. “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之一,源于周朝的“士”,主要负责管理文书、档案及行政事务。到了汉代以后,“尚书”成为皇帝身边的高级官员,负责处理重要的政务。

因此,《五兵尚书》可能是一个假设性的称谓,用来指代掌管或监督上述五种兵器制造与分配事宜的官员。

造句

  1. 在古代中国的军事体系中,五兵尚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职位。
  2. 如果有这样一个“五兵尚书”,那么他将负责所有武器库的管理以及军事装备的设计和改进工作。
  3. 假如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出色的五兵尚书,那他一定能为他的主公带来巨大的军事优势。
  4. 虽然我们并未在历史文献中看到关于“五兵尚书”的记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文学创作或小说中使用这一概念来丰富故事背景。
  5. 五兵尚书》这个角色可以在科幻小说里被设定为负责先进武器研发的科学家。

请注意,“五兵尚书”并非真实存在的官职名称,在实际历史文献和正史中可能无法直接找到其记载。上述解释及造句是基于对“五兵”与“尚书”的字面意义进行的假设性推测。

分词解释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shàng

1 还(hái ),仍然:~小。~未。~不可知。2 尊崇,注重:~武。~贤(①崇尚贤人;②《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3 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时~。4 矜夸,自负:自~其功。5 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6 庶几,差不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7 姓。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