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木的拼音、解释、组词

谤木的简介:

bàng mù
即“诽谤木”,也称“华表木”。相传尧舜时立于交通要道让人在上面写谏言的木牌: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 AI解释

谤木》,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少,但从其结构可以推测,“谤”意味着批评、指责或议论,“木”则是指用木头制成的东西。综合来看,《谤木》可能特指一种用于听取民众意见的设施,类似于现代的“意见箱”或者公开建议栏。这种做法在中国历史上有实际存在,例如古代的“诽谤之木”,即在政府机构门口设置一块木牌或石碑,供百姓提意见和批评。

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统治者为了听取民声、了解民意,有时会设立谤木,这既是一种政治策略,也是一种施政手段。这种做法体现了早期君主对于民心的重视。民众可以在谤木上写明对政府官员或政策的意见,甚至可以匿名批评不满意的事务。

造句

  1. 古代某朝代为了听取民意,便在衙门口设置了一块谤木,让人民有意见可以直接表达。
  2. 历史上的谤木不仅是倾听民声的象征,更是推动政治进步的重要工具之一。
  3. 在古代君王治理国家时,他们通常会在朝堂之外放置一块谤木,用以收集百姓的意见和建议。
  4. 据史料记载,在先秦时期某位贤明君主面前就设有一块谤木,以此来激发民众参政的积极性。
  5. 虽然现在已不再使用物理上的谤木,但其代表的透明治理、倾听民意的理念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分词解释

bàng

1 恶意攻击别人,说别人的坏话:~讥。~讪。~议。~毁。诽~。2 责备:~木(传说中舜设立的供人写谏言的木牌,后代仿效。亦称“华表木”)。“厉王虐,国人~王”。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