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楼的拼音、解释、组词

谢公楼的简介:

xiè gōng lóu
1.谢朓为宣城太守时所建之高斋地。一名北楼。唐咸通间﹐刺史独孤霖改建后﹐称叠嶂楼。

  • AI解释

谢公楼》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它并不是一个专门的事物或地名。在这里,“谢公楼”通常作为一种意象或特定情境被引用,尤其是与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诗人谢安有关联的建筑或地方。在古诗文中,“谢公楼”往往用来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详细解释

  1. 背景:谢安是东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性格温和,善于处理复杂的政治局面,同时也是一个风雅的文人。
  2. 意象:“谢公楼”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古诗词中往往象征着一种超越个人荣辱的大家风范、对过往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

五个造句

  1. 古人云,登高望远,可以使人胸襟开阔。就如站在谢公楼之上,仿佛能与谢安先生一同畅谈天下大事。
  2. 谢公楼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的文人们不断追求卓越和高尚。
  3. 诗人李白曾有诗云:“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里的“谢公楼”虽未明示,却隐含了对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
  4. 如今我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欣赏美景,更希望能从中感受到古人文士的那份情怀与追求。
  5. 谢公楼上望江流,千古风流独倚楼。”这句诗中,“谢公楼”不仅是诗人登临的地方,也是他寄托情感、表达对历史人物怀念之情的一个载体。

以上造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使用“谢公楼”,表达了其作为文化象征物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作品中,并未直接出现“谢公楼”的名称,上述解释和例句是基于古代文人对类似建筑的描绘和想象进行的创作延伸。

分词解释

xiè

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2 认错,道歉:~过。~罪。3 推辞:~绝。闭门~客。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7 同“ 榭 ”,建在台上的房屋。8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lóu

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