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等的拼音、解释、组词

爵等的简介:

jué děng
1.爵位的等级。

  • AI解释

爵等》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社会,指的是古代等级制度中用于区分贵族、官员和社会地位的一种制度。在封建时代,爵位是一种表示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不同的爵位代表了不同级别的权力和荣誉。根据历史记载,中国的爵等制度主要包括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可能进一步细分。

以下为《爵等》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造句:

详细解释

  • 概念爵等是一种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用于区分贵族和官员的身份地位。
  • 起源与用途:在封建时代,授予特定职位或官职的人会获得相应的爵位,作为其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不同的爵位代表了不同级别的权力、特权和经济利益。

造句

  1. 在古代中国,爵等制度不仅是贵族的身份标志,也是统治阶层实施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
  2. 尽管他通过不懈努力晋升为高官,但仍未达到父亲所期待的爵等地位。
  3. 这位历史学家深入研究了汉朝时期的爵等体系,发现它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爵等不仅是古代士人追求的目标,也是家族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5. 在某个朝代,通过建立一套复杂的爵等制度来划分社会阶层,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秩序。

分词解释

jué

1 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2 君主国家贵族封号(中国古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位。官~。~禄(爵位和俸禄)。~士。3 古同“雀”。

děng

1 古代指顿齐竹简(书)。2 数量、程度相同,或地位一般高:相~。平~。~于。~同。~值。~量齐观。3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级别:~级。~次。~第。~而下之。4 特指台阶的级。5 种,类:这~事。6 表示同一辈份的多数人:我~。尔~。7 表示列举未尽,或用于列举煞尾:北京、上海~地。8 候,待:~候。~待。9 待到:~我写完。10 同“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