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租的拼音、解释、组词

邑租的简介:

yì zū
1.封地的租赋。

  • AI解释

邑租》这一词汇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某地(邑)征收的租税,即由地方政府从土地使用者那里收取的土地收益或农业产出。这种制度是古代社会经济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详细解释:

  • :指的地方,通常是指一个小规模的行政单位或者城市区域。
  • :在此处指的是通过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税收或者其他形式的经济收入。这可以包括直接从农业生产中获取的产品(如谷物、蔬菜等),或者是货币形式的缴纳。

造句:

  1. 古代中国实行邑租制,以确保国家财政稳定。
  2. 汉代邑长负责管理邑租的征收与分配,维护地方秩序。
  3. 邑租不仅包括田赋,还涵盖牲畜和手工业产品等其他形式的贡品。
  4. 在唐代,邑租是一种重要的税收来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 为了增加邑租收入,宋朝实施了更加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这些例子展示了《邑租》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重要性和它如何影响当时的社会治理结构。

分词解释

1 城市,都城:城~。都~。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4 古同“悒”,愁闷不安。

1 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房。~用。~借地。2 收取一定的代价,把房屋、土地、器物等借给别人使用:~佃。~价。~让。~赁(a.出租;b.租用)。3 出租所收取的钱或实物:房~。地~。4 田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