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之才的拼音、解释、组词

负薪之才的简介:

fù xīn zhī cái
负:背,薪:柴。只有背柴草的才能。旧时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 AI解释

负薪之才》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那些虽然年纪轻、经验较少但具有聪明才智的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典籍中的一个故事:晋朝时期,一位少年为了帮助家里减轻负担,每天都会背着柴火去卖以贴补家用。他的家人和邻居们发现他不仅家境贫困,而且非常聪明伶俐。后来,经过教育和培养,这位少年最终成为了一位有才学的人。

解释: - 负薪:背柴火。 - :的。 - :指有才华、有能力的人。

造句示例:

  1. 虽然小李年纪轻轻,但他确实是一个负薪之才,我们相信他未来定能有所作为。
  2. 作为一名负薪之才,他在公司里很快便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赞赏。
  3. 小王虽然刚从大学毕业不久,但在公司里却展现了超乎常人的工作能力,真是一位负薪之才
  4. 学校举办了一场演讲比赛,作为一位年轻的负薪之才,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5. 在创业大赛中,一群年轻的负薪之才凭借创新的项目和出色的提案成功引起了评委们的注意。

分词解释

1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2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3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伤。~屈。5 具有,享有:久~盛誉。6 欠(钱):~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9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10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xīn

1 柴火:~苏(打柴割草)。~尽火传(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cái

1 能力:~能。口~。这人很有~干。2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奇~。奴~。蠢~。3 副词。①方,始:昨天~来。现在~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用了两元。来了~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