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瓮的拼音、解释、组词
提瓮的简介:
tí/dī/dǐ wèng
1.《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后遂用为修行妇道﹑甘于贫苦的典故。
1.《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后遂用为修行妇道﹑甘于贫苦的典故。
- AI解释
《提瓮》是一个典故,源自中国古典文学。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古代一个小孩因为误将空水瓮提上井台而引起的一系列有趣事件。
典故来源
《提瓮》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外物》,讲述了这样一个场景:某日,一位小孩不慎将装满水的水瓮掉入了井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便将另一只空瓮提到井口,准备用空瓮替换掉已经沉入井中的那一只。
详细解释
这个故事意在表达一种智慧和巧妙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瓮”的方式来解决困境,暗示了面对困难时,可以采用间接或非直接的方法找到解决方案。
造句
- 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像《提瓮》中的小孩那样,不慌张地思考如何用新的思路去应对。
- 小明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没有急着向老师求助,而是自己先尝试寻找解决办法,这种做法很像是那个“提瓮”的故事中的智慧。
- 企业遇到困境时,领导层如果能像《提瓮》里的孩子一样想出巧妙的解决方案,那无疑是很好的。
- 小李在设计产品包装的时候,遇到了如何吸引顾客注意的问题。他没有直接去模仿其他公司的包装方案,而是借鉴了“提瓮”的智慧,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
- 在项目团队中,如果成员之间能够像《提瓮》故事中的小孩那样,巧妙地协作解决问题,那么团队整体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提瓮”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意义和应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