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之柱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深之柱的简介:
wén shēn zhī zhù
1.汉马援在交趾立的铜柱。马援字文渊﹐唐代避李渊讳﹐改文深﹐故云。见陈垣《史讳举例》。
1.汉马援在交趾立的铜柱。马援字文渊﹐唐代避李渊讳﹐改文深﹐故云。见陈垣《史讳举例》。
- AI解释
关于“文深之柱”这个词语,并没有在汉语标准词汇库中找到其确切含义。但从字面来看,它似乎可以被理解为形容某种文字或文学作品的结构复杂、内容深刻或者内涵丰富之意。“文深”二字常常用来形容文章、著作等具有深度和思考价值,“之柱”可能是在强调这种“深”的支撑作用或者是比喻性的表达。
详细解释
- 文深:指的是文章的内容、思想、语言等方面非常深刻,富有哲理或富含信息量。
- 之柱:在这里可能是象征性地指出“文深”的结构或者支持体系。也可能是指在某篇文章中起核心作用的部分内容,就像支柱对建筑的重要性一样。
造句
- 这篇论文不仅文笔优美,而且立论深刻,真可谓“文深之柱”。
-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仿佛被其构建的“文深之柱”吸引,无法自拔。
- 作家在创作时注重“文深之柱”的建设,让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 “文深之柱”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能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标准之一。
- 这篇文章以“文深之柱”为基础,成功地向读者传达了复杂的情感与思想。
请注意,“文深之柱”并非标准词汇或正式术语,在使用时最好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含义。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深
shēn
1 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距离大,与“浅”相对:~水。~山。~邃。~渊。~壑。~海。~耕。~呼吸。~藏若虚(把珍贵的东西深藏起来,好像没有一样,喻人有知识才能但不在人前表现)。~居简出。2 从表面到底的距离:~度。~浅。。水~三尺。3 久,时间长:~夜。~秋。年~日久。4 程度高的:~思。~知。~交。~造。~谈。~省(xǐng )(深刻的警悟。亦作“深醒”)。~究。~奥。~切。~沉(a.形容程度深,如“暮色~~”;b.声音低沉,如“~~的哀鸣”;c.思想感情不外露,如“他为人~~,叫人难以捉摸”)。~谋远虑。5 颜色浓:~色。~红。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柱
zhù
1 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子。~石。顶梁~。2 形状像柱子的东西,或作用重要如柱子的:水~。~臣(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