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衡会战的拼音、解释、组词
长衡会战的简介:
cháng héng huì zhàn
1944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三十六万余人,向长沙、衡阳地区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集中兵力四十万人进行抗击。5月26日起,日军分三路围攻长沙。守军因内部派系矛盾,消极避战,节节败退。6月22日起日军两次猛攻衡阳,遭守军第十军英勇抵抗。8月6日日军第三次进攻衡阳,双方展开激烈巷战,伤亡惨重。8日第十军军长突然下令投降,衡阳陷落。日军控制了粤汉、湘桂铁路。
1944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三十六万余人,向长沙、衡阳地区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集中兵力四十万人进行抗击。5月26日起,日军分三路围攻长沙。守军因内部派系矛盾,消极避战,节节败退。6月22日起日军两次猛攻衡阳,遭守军第十军英勇抵抗。8月6日日军第三次进攻衡阳,双方展开激烈巷战,伤亡惨重。8日第十军军长突然下令投降,衡阳陷落。日军控制了粤汉、湘桂铁路。
- AI解释
《长衡会战》,又称长沙、衡阳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湖南境内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该会战发生于1942年,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也是国民政府实施的“游击深入计划”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次会战虽未能实现全歼敌军的目标,但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攻势,为之后中国军队调整部署、巩固后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详细解释
- 背景:1942年初,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推进迅速,目标直指重庆。为了阻止日军进一步南下,中国政府决定组织大规模会战。
- 规模与力量对比:
- 参战的中国军队包括第二战区、第九战区等部队,总兵力约80万;
- 日军方面,则以第11军为主力,总兵力约35万人。
- 主要战役过程:会战中,中国军队采取了持久消耗的战略,在长沙和衡阳两地进行了顽强抵抗。虽然未能实现全歼敌人的目标,但大量日军被牵制在该地区,无法继续南进,为中国后续的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造句
- 长衡会战是抗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此次长衡会战虽然未取得彻底胜利,但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实力。
- 在长衡会战中,无数英勇的战士为国家流血牺牲。
- 通过研究长衡会战的历史,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段历史时期的战略意义。
- 每当提及到长衡会战,人们都会深切怀念那些在战火中倒下的英雄。
分词解释
长
cháng,zhǎng
1 两端的距离:~度。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衡
héng
1 秤杆,泛指秤:~器。~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鉴(衡镜)。2 称量:~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3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情度理。4 平,对等:平~。均~。5 指北斗星:~汉(北斗星和银河)。6 古同“横”,纵横。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