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的拼音、解释、组词
子胥的简介:
zǐ xū
1.春秋楚大夫伍员的字。楚平王杀其父奢兄尚,其经宋郑入吴,助阖庐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不久,攻破楚国,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吴王夫差时,因力谏停止攻齐,拒绝越国求和,而渐被疏远。后夫差赐剑命自杀,并以鸱夷革盛其尸浮于江上。
1.春秋楚大夫伍员的字。楚平王杀其父奢兄尚,其经宋郑入吴,助阖庐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不久,攻破楚国,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吴王夫差时,因力谏停止攻齐,拒绝越国求和,而渐被疏远。后夫差赐剑命自杀,并以鸱夷革盛其尸浮于江上。
- AI解释
词语解释
《子胥》并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或成语,而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称谓。具体来说,“子胥”通常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吴国将军伍子胥,原名伍奢之子伍员,因其名字中常带有“子”字,故又称其为子胥。
背景介绍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吴王阖闾和夫差,在吴国的崛起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伍子胥以其智慧和勇猛著称,最终因种种原因导致悲剧性的结局:他被自己的侄儿(吴国太子)赐死。
人物评价
伍子胥的一生经历了从家破人亡到辅佐强盛、再到身败名裂的过程,展现了其性格中的复杂性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在古代文化中,伍子胥通常作为忠诚与复仇的象征被传颂。
造句
- 自古忠臣多被疑,伍子胥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 他心中的仇恨如同伍子胥般深沉难平。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伍子胥的命运宛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
- 伍子胥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未必就能得到善终。
- 正如子胥一般,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往往背负着沉重的牺牲。
请注意,“子胥”这个词汇本身并不是一个独立使用的词语或短语,而是对特定人物的称呼。因此上述造句中提到的“伍子胥”,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他的故事和精神。
分词解释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