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仪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仪的简介:

sì yí
1.四方所遵照的准则。 2.言行的四条准则。 3.见"四威仪"。

  • AI解释

四仪》并非一个标准术语或词汇,可能是对“四仪”一词的一种理解或者特定语境下的用法。在传统汉语中,“四仪”一般指的是礼制中的四种仪式,具体指冠、婚、丧、祭这四个重要的礼仪活动。这些礼仪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反映了社会伦理道德和文化传统。

  1. 冠礼:标志着男子成年的礼仪。
  2. 婚礼:男女双方结为夫妇的礼仪。
  3. 丧礼:对逝者的哀悼和安葬之仪。
  4. 祭祀:对神灵、祖先等进行祭祀的仪式。

根据上述解释,“四仪”可以造出以下五个句子:

  1. 古代中国的礼制非常严格,涵盖了各种生活场景,其中就包括冠、婚、丧、祭这四大礼仪。
  2. 在古代,一个人从幼年到成年乃至去世,都会经历多次“四仪”,这些都是社会身份转变的重要标志。
  3. “君子之行,言必信,行必果。冠礼之时即已许诺,自当言出必行。”这句话体现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态度。
  4. 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承载着两个家庭乃至家族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中国传统中被视为人生四大仪之一。
  5. 丧礼不仅要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之情,也是传递社会道德观和伦理观念的重要方式。

请注意,“四仪”一词的具体含义可能因上下文而有所不同,在没有更多背景信息的情况下,上述解释仅供参考。

分词解释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