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工夫的拼音、解释、组词

均工夫的简介:

jūn gōng fū/fú
1.亦称"均土"。 2.明洪武元年(1368年)所定的按田征役的制度。每户有田一顷,则出丁夫一人,每年农闲时至京城服役三十日。田不足一顷的户,由几户凑足出丁;田多丁少者由田主出米一石派佃户充夫,非佃户充夫者由田主按亩出米二升五合给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予补助。实际服役的都是贫苦农民和佃户。此制仅施行于部分地区。后为里甲制所代替。参阅《明史.食货志二》。

  • AI解释

实际上,“均工夫”并非一个标准的中文词汇,没有在汉语词典中直接找到确切定义。不过从其组成部分来看,“均”意为均匀、平均,“工”可以理解为劳作或功夫,“夫”在这里可能是语气助词。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均工夫”解释为一种强调公平地分配劳动或者努力的概念。

如果这是个假设性的表达,那么具体含义可能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来推断,比如在讨论资源分配、时间管理或是团队协作时,可能会使用这样的概念来描述如何做到公平和合理地分配工作或时间,确保每个人或每个部分都能得到相等的机会与投入。

基于此理解,我们提供以下5个造句:

  1. 为了保证项目按时完成且质量合格,我们必须实行均工夫策略,让团队成员按比例承担相应的工作。
  2. 在这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这就需要我们做到“均工夫”,合理规划时间与精力。
  3. 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均工夫”理念,在家庭生活中分配家务劳动,确保每个人都能分担适当的负担。
  4. 对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来说,“均工夫”的分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从而实现项目成功。
  5. 通过“均工夫”原则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平等的学习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解释及造句是基于对“均工夫”一词的理解和假设性推导,并非该词语在传统语境中的确切含义。

分词解释

jūn

1 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2 皆,都,老少~安。3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4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5 〔~钟〕古代乐器。6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gōng

1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人。~人阶级。~农联盟。2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业。~业革命。3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作。~厂。竣~。4 工作量:记~。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5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儿。~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力。6 细致,精巧:~巧。~整。~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7 〔~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8 善于,长于:~书善画。~于心计。

fū,fú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3 〔~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