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奏书的简介:

zòu shū
1.汉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2.泛指奏章。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

  • AI解释

奏书》,在古代汉语中特指臣子向君主呈递的文书,也称作“奏疏”或“上书”,是一种重要的公文形式。它主要用于表达臣子的意见、建议或者请求,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问题。

详细解释

  1. 定义与用途:《奏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方文书类型,用于臣子向君主(或上级)陈述意见或提出建议,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或是为了影响决策。
  2. 形式与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开头语、正文和结尾语四个部分。开头语往往表示臣子对君主的尊敬;正文是核心内容,详细阐述观点;结尾语则表达了希望或请求,并再次强调敬意。
  3. 写作要求:《奏书》写作需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语言要得体、恳切而不失尊严;同时,其内容必须紧扣问题实质,避免过于华丽辞藻。

造句示例

  1. 公元前205年,韩信写了一篇《奏书》,请求刘邦允许他自立为王。
  2.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李大夫上呈了一份《奏书》,提议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
  3. 西汉初期的贾谊以一篇著名的《奏书》劝谏汉文帝实行仁政爱民政策。
  4. 杨继盛在被关押期间仍坚持写了一篇激昂的《奏书》,揭露朝中腐败现象,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5. 随着科技的发展,《奏书》这一形式已不再适用于现代政治环境,但它所蕴含的谏言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分词解释

zòu

1 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2 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3 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