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诏公车的拼音、解释、组词

待诏公车的简介:

dài zhào gōng chē
待:等待;诏:诏命,皇帝发出的命令;公车: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举的人,后举人被称为公车。在公车官署随时准备皇帝召唤。

  • AI解释

待诏公车》的详细解释

"待诏公车"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官职名称,它指的是那些等待被朝廷征召或派遣为官的人。这种称呼反映了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方式:政府会设立专门的机构(如“公车”),负责接收和筛选那些希望入仕、愿意为国家效力的人才。

  1. 历史背景:“待诏公车”的制度在汉代开始流行,到后来历代都有延续。
  2. 功能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临时性的候补官员状态,也反映了当时朝廷对人才的重视和选拔机制的一种方式。
  3. 资格要求:通常情况下,“待诏公车”需要具备一定的学识、才能或特殊技能,能够满足政府的各种需求。

造句

  1. 尽管他已经年过半百,但他的才华仍然受到人们的赞赏。尽管他并未直接被任命为官员,但他被纳入了“待诏公车”的名单之中。
  2. 在那个时代,“待诏公车”不仅是一种荣誉象征,也是个人能力和机遇的体现。
  3. 由于缺乏足够的政绩证明,他在多次尝试后依然只能作为一个“待诏公车”,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4. 虽然他一直未能正式成为官员,但他作为“待诏公车”的经历为他的职业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脉资源。
  5.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待诏公车”是许多士人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之一。

分词解释

dài,dāi

1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

chē,jū

1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2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3 用水车打水:~水。4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5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6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