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四学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苏门四学士的简介:

sū/sù mén sì xué shì
指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游学于苏轼门下。黄庭坚诗歌、书法与苏轼齐名;秦观以词闻名。

  • AI解释

苏门四学士》,又称为“苏门四友”或“苏门四哲”,是中国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文学流派,他们是宋词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这个称号指的是北宋时期四位才华横溢的学者和诗人:秦观、晁补之、张耒和黄庭坚,他们都是苏轼的学生,活跃在元祐年间(1086-1094)。四人皆有高超的文学造诣,在诗词创作上各有千秋。苏门四学士不仅文采斐然,而且性格各异,他们在政治立场、个人追求方面也有差异,但他们都以尊敬和追随老师苏轼为核心。

造句举例

  1. 秦观 的《鹊桥仙》中写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体现了他深沉的爱情观。
  2. 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张耒的《贺新郎·寄丰真州》被广泛引用,“我醉欲眠君且去”,这句话展现了他洒脱不羁的性格。
  3. 晁补之创作的《临江仙》中写道:“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老。”这句诗让人感受到时光流转中对故友深刻的怀念之情。
  4. 黄庭坚则在《登快阁》中有这样的名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表达了他渴望归隐的心情和志趣。
  5. 张耒还写过“谁家笔下能生春”,这句话赞扬了苏轼的文学才华。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苏门四学士》各自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贡献。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分词解释

sū,sù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2 指须头下垂物:流~。3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4 缓解,解除:以~其困。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7 姓。8 见“ 噜 ”字“噜苏”。

mén

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3 途径,诀窍:~径。~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5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7 量词:一~大炮。8 姓。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