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鹫的拼音、解释、组词
兀鹫的简介:
wù jiù
脊椎动物。鸟纲,鹰科。体长0.9~1.2米。头和颈部羽毛退化而裸露,翼宽大有力。嘴形较扁,爪欠锋利,不能活捉猎物。栖息山野,巢于高树或悬岩上。常盘旋高空觅食地面大动物尸体。终年见于中国西北以及四川北部松潘、西部理塘,西藏南部等山区。
脊椎动物。鸟纲,鹰科。体长0.9~1.2米。头和颈部羽毛退化而裸露,翼宽大有力。嘴形较扁,爪欠锋利,不能活捉猎物。栖息山野,巢于高树或悬岩上。常盘旋高空觅食地面大动物尸体。终年见于中国西北以及四川北部松潘、西部理塘,西藏南部等山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动物名。一种猛禽。体大头小,嘴端弯曲成钩状。头、颈的羽毛稀少,甚至全秃。翼长,视觉敏锐。生活于高原山麓地区,以死尸为主要食物。
《兀鹫》是指一种大型猛禽,属于鹰科的一种。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中,“兀鹫”通常被描述为外形巨大、常栖息于高山或荒野地带,以腐肉为食。兀鹫也被称为秃鹫,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生态角色,在生态系统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详细解释
- 名称由来:名字中的“兀”指的是一种鸟在地面上行走的姿态,“鹫”是鹰的一种。
- 形态特征:体大,羽毛呈灰白或褐色,头部裸露无羽,喙和爪子粗壮有力。雄性和雌性的体型大小相似。
- 生活习性:主要以腐肉为食,在高山、荒野等地栖息。它们会利用敏锐的视觉寻找食物,并通过集体行动来清除大型动物尸体上的肉质部分。
- 生态作用:作为自然界的“清洁工”,兀鹫能够帮助清理死亡生物体,促进物质循环。
造句
- 研究人员在高山上发现了几只兀鹫正在觅食,它们的翅膀在风中展开,显得格外雄伟。
- 在野外探险时,我们有时会看到一群兀鹫聚集在一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羽毛非常引人注目。
-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得力,这里的兀鹫数量逐渐增加,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秃鹫在清除草原上动物尸体方面的作用,以帮助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循环机制。
- 为了减少野生动物之间的竞争和疾病的传播,兀鹫通常选择共同觅食腐肉,这种行为体现了它们的社会性。
分词解释
兀
wù
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2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