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月的拼音、解释、组词

冰月的简介:

bīng yuè
1.冬季。 2.冰人月老。指媒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十一月。〈陈逆簋〉:「冰月丁亥,陈氏裔孙逆乍(作)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金玉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

词语“冰月”是由两个元素组成的,即“冰”和“月”,各自代表了一种自然景象或情感意境。

  1. “冰”:常用来形容事物冰冷、清冷、寒凉或者具有某种纯洁、高洁的特质。在文学艺术中,“冰”往往与纯净无瑕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2. “月”:象征着明亮柔和的光线,同时也常常被赋予了思念、孤独等情感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常被视为团圆和希望的象征。

结合这两个元素,“冰月”可以理解为一种清冷而优雅的氛围或心境,也能够用来描绘一种既寒冷又美丽、带有些许寂寞的情感场景。它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美景,还可能表达出某种复杂的情绪。

造句

  1. 夜晚,一轮如冰月挂在夜空中,银白色的光芒洒在湖面上,泛起层层的涟漪。
  2. 在这片被冰月覆盖的土地上,寒风凛冽,万物萧瑟。但就是在这片冷寂中,她找到了自己心灵的一处宁静之地。
  3. 他站在那里,望着那如冰月般的月亮,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思绪和淡淡的忧伤。
  4. 冰月的清辉洒满了整个湖面,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美得令人窒息。
  5. 她轻轻地吟诵着:“明月松间照,冰月静夜思”,在寂静中寻找心灵的一片净土。

这些句子旨在捕捉“冰月”这一意象所带来的美感和情感体验。

分词解释

bīng

1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2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糖。~晶石。3 使人感到寒冷:~手~脚。4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上。5 洁白明彻:~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yuè

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