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动乱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年动乱的简介:
shí nián dòng luàn
1.即十年内乱。
1.即十年内乱。
- AI解释
《十年动乱》,全称“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至1976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场社会政治运动。这场运动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和混乱的时期,期间许多正常的教育、生产和社会秩序被破坏,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影响,它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政权受到的最大一次冲击。
详细解释
- 时间: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结束。
- 起因:由毛泽东发动并领导的群众运动。目的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的思想路线”,推翻旧知识分子和干部,进而达到重新整建国家政治、社会秩序的目的。
- 影响范围广泛:涉及教育体系、企业经营等多个方面;许多学校关闭,大量书籍被烧毁或损坏,许多优秀人才被迫离开工作岗位或遭到迫害。
- 结束标志: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被清除,标志着这场运动正式结束。
造句
- “在十年动乱时期,无数优秀的知识分子和教师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 “尽管经历了十年动乱的创伤,中国依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 “虽然那场所谓的‘革命’最终导致了社会动荡与破坏,但它留给后人的反思却是深刻的。”
- “通过学习《十年动乱》的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 “尽管十年动乱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其结束也标志着新时期的开始。”
分词解释
十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年
nián
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2 每年的:~会。~鉴。~利。~薪。3 一年的开始:~节。新~。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6 收成:~成。~景。~谨。荒~。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10 姓。
动
dòng
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2 使开始发生:发~。3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6 非静止的:~画。7 可变的:~产。8 行为:举~。~作。9 常常:~辄得咎。
乱
luàn
1 没有秩序:~套。紊~。凌~。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3 混淆:~伦。败常~俗。4 任意随便:~吃。~跑。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6 横渡:~流。7 治理:~臣。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