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的拼音、解释、组词

京兆的简介:

jīng zhào
1.见"京兆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名:(1)汉置,为京师三辅之一。参见「京兆尹」条。(2)民国初年改称清顺天府为「京兆」,直隶中央。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遂废入河北省。今北平市为其旧治。

2. 职官名。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参见「京兆尹」条。

《京兆》一词,在古代中国指的是京城所在的地区,或者具体指当时的首都及其周边的行政区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京兆”所代表的具体地点有所不同:

  1. 汉代:最初是特指长安(今西安)周围的行政单位。
  2. 唐代至明清:一般指首都附近的府或州级行政区划。

“京兆”的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都城丰、镐附近,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政治中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在现代语境中,“京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历史地理名词被提及。

以下是使用“京兆”这个词的五个造句:

  1. 历史研究:对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来说,《汉书》中有记载:“京兆尹,秩千石,掌京畿之政令。”
  2. 文学创作:在古装小说中描述古代官职时可以这样写:“他被任命为京兆尹,负责京城周边治安和行政事务。”
  3. 历史教育:在讲解中国古代都城变迁时可以这样说:“东汉时期,将首都从长安迁至洛阳后,仍设京兆作为其周边的行政区划。”
  4. 文化活动:举办古代文化展或戏剧表演时,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进行介绍:“本次展览特别展示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担任荆州牧、后为蜀汉丞相前曾短暂任京兆尹的历史背景。”
  5. 地名由来:在讲述某地历史时可以这样解释:“北京旧称‘京兆’,这里的‘京兆’指的是北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这些句子既体现了“京兆”作为古代官职、地理名词的功能,也反映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

分词解释

jīng

1 国都(现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城。~都。~华(因京都是文物、人才汇集的地方,所以称京都为“京华”)。~畿(国都和国都附近的地方)。~剧。~师(首都的旧称)。~绣。~菜。2 大。3 古代数名,指一千万,亦指一亿兆。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族。5 姓。

zhào

1 古代占验吉凶时灼龟甲所成的裂纹:卜~。2 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预示:预~。佳~。瑞雪~丰年。3 数名,等于百万(古代指万亿):~周(电磁波频率单位,每秒一百万周的频率为一兆周)。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