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会子的简介:
huì/kuài zǐ
指一段时间:说~话儿ㄧ喝了~茶ㄧ来了~了,该回去了。
指一段时间:说~话儿ㄧ喝了~茶ㄧ来了~了,该回去了。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片刻、短时间。《程乙本红楼梦》第三二回:「才说了会子闲话儿,又瞧了会子我前日黏的鞋帮子。」也作「一会儿」。
2. 时候。《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会子我要到太太那里去,不得和你说话儿。」也作「一会儿」。
3. 南宋的一种纸币。初由民间发行,后改由户部印行。《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储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输左藏库。」
4. 有凭证的纸条或帖子。《董西厢》卷五:「若使颗朱砂印,便是偷情帖儿、私期会子。」
《会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单位,具体来说它是宋朝使用的纸币之一。"会子"是当时官方发行的交子(最早的纸币)的一种发展形式,在南宋时期广泛流通,主要用于长途交易和大宗贸易。
详细解释
- 名称来源:"会子"之名,据说是因这种货币可以“会合”众多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得名。
- 用途与价值:"会子"作为纸币,便于携带且不易伪造,相比铜钱、铁钱更适合作为大宗交易的支付工具。它的面额通常较大,从几十贯到上百贯不等(1贯等于1000文)。
- 流通范围:主要用于政府税收和军需采购等领域,普通民众日常小额交易仍多使用铜钱或铁钱。
造句
- 古籍记载中提到,南宋时商人用会子支付了巨额的进口货物款项。
- 在那个时代,会子是唯一能够解决远距离贸易难题的货币形式。
- 政府为了鼓励长途运输,特别发行了一种大额会子作为奖励。
- 由于会子易于伪造,宋朝政府不断加强防伪措施以保护这一重要的经济工具。
- 历史上的商人经常携带会子进行跨地区的大宗交易活动。
分词解释
会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