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藻的拼音、解释、组词

苹藻的简介:

píng/pēng zǎo
1.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2.泛指祭品。 3.用作祭祀的代称。 4.语本《诗.召南.采苹序》:"《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苹藻"借指妇女的美德。语本《诗.召南.采苹序》:"《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则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后因以"苹藻"借指妇女的美德。

  • AI解释

苹藻》这个词并不常见,通常不是指一个独立的概念或事物。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作品中,“苹藻”可以被用来象征清水中的植物,多用于诗歌或描写自然景象的文字中,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这里的“苹”指的是生长在水边的浮草,而“藻”则泛指水中生长的各种藻类植物。

详细解释

  1. 词语来源:“苹藻”这个词汇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主要用来描绘自然景象中的水生植物。
  2. 象征意义:由于它们常常生长在清澈的水面下或岸边,因此“苹藻”也可以被看作是对洁净、和平静自然环境的一种隐喻。
  3. 文化背景:“苹藻”的使用经常与古代文人对大自然之美的追求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联系在一起。

造句

  1. 秋天的湖面上,绿油油的苹藻随风轻轻摇曳,如同一幅生动的水墨画。
  2. 清晨的阳光洒在水面,透过斑驳陆离的苹藻,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光影交错景观。
  3. 她喜欢漫步于公园的小径旁,看着那青翠欲滴的苹藻在水中轻轻晃动,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4. 诗人在河岸边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水中之苹藻,清风拂面来。”
  5. 那位画家深受自然启发,他画作中的水面总是倒映着一片片悠然自得的苹藻

分词解释

píng,pēng

1 〔~果〕①落叶乔木,开白花;②这种植物的果实,球形,红色或黄色,味甜或略酸。

zǎo

1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水~。海~。小球~。~类植物。2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狸~。金鱼~。3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思(多采的文思)。~丽。~绘(文采)。~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饰。4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