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推的拼音、解释、组词
衙推的简介:
yá tuī
1.官名。唐时节度﹑观察﹑团练诸使的下属官吏。 2.五代﹑宋时以称操医卜星相之业的人。
1.官名。唐时节度﹑观察﹑团练诸使的下属官吏。 2.五代﹑宋时以称操医卜星相之业的人。
- AI解释
《衙推》,在古代中国法律制度中,是一个特殊的官职名称。在唐宋时期尤为常见。“衙推”一词主要指的是专门负责审理讼案、传唤证人以及进行司法监督等职责的官员。
详细解释
- 衙:指官方办公处所或府署。
- 推:在古代汉语中,“推”有“审问”、“追究”之意。综合起来,衙推即是在官府内负责审理案件、调查取证的官员。
造句
- 在唐代,每当民间发生纠纷时,地方衙门会派出衙推进行调解和裁决。
- 古代的衙推们必须公正无私地审讯每一个案件,以保证司法的公平性。
- 为了保障百姓权益,古代设立衙推一职,专门负责审理讼案,确保法律得以有效实施。
- 唐朝时期的衙推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来处理复杂的民间纠纷。
- 在那个年代,虽然普通百姓对官府抱有一定的戒备心理,但对公正的衙推还是充满期待和信任。
这些句子既体现了“衙推”这一职位在古代司法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职责范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分词解释
衙
yá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推
tuī
1 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车。~搡。~拿。~倒。~敲。顺水~舟。2 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头。~土。3 使事情开展:~广。~行(xíng )。~动。~销。4 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及。~究。~导。~论。~测。~事。5 往后挪动(时间上):~延。~移。6 辞让,脱卸:~让。~却。~委。~辞。7 举荐,指出某人优点:~许。~重(zhòng )。~举。~崇。8 让出,献出:~恩。~心置腹。